中国是一个地震大国。近年来不同等级的地震灾害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地震后,灾区道路经常面临交通堵塞和中断,严重延误了救援的好时机,造成了二次损失。桥梁作为公路生命线的枢纽,一旦被地震破坏,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震后修复难度极大。现在我们将从桥梁结构体系来探讨桥梁加固技术的现状。
1.桥梁震害有几种?
桥梁震害类型包括基础震害、桥台震害、支座震害和桥墩震害。桥梁倒塌在地震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我国有许多旧桥是按照旧规范建造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损坏的桥梁处于交通拥堵和车辆激增无法满足的情况。与其选择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重建这些桥梁,不如采用合适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恢复和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桥梁加固有哪些措施?
根据桥梁在地震中的震害类型,目前国内外桥梁抗震加固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在伸缩缝、合页和梁端的上部接缝处,采用拉杆、垫块或增加支承面宽度等措施,防止梁震破坏的发生;
2.增加钢筋混凝土桥墩的侧向约束,提高其抗弯延性和抗剪强度,防止桥墩的弯剪破坏;
3.采用隔震技术和专用消能装置,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比如使用铅芯橡胶耗能支座。以美国为例,桥梁抗震加固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包括在伸缩缝和铰链处安装减震装置,防止梁震破坏。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以抵抗垂直加速度,防止上部结构从支座上滑落。第二阶段是加固独柱墩,第三阶段是加固多柱墩。这两个阶段几乎同时进行。主要方法是提高墩柱的抗弯延性和抗剪强度,提高盖梁、上部结构基础和桥台的承载力,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
在桥梁震害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桥梁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原因是落梁和抗弯延性不足。因此,强调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或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并通过设计和施工来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已成为世界主要地震受害国地震工程界的共识。
从加固对象来看,美国、日本等桥梁抗震加固水平较高的国家已经将加固的重点从以往单一的防落梁结构措施转移到注重桥墩的整体延性,以保证加固后的桥梁抗震能力与新建桥梁相当。此外,对以往简单的“强度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改进。国内外地震工程研究人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震害资料,考虑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原则。这将成为未来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思路。抗震设计的性能指标可以是单指标、多指标或综合指标。
桥梁抗震加固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工程,不是短期的工作。因此,桥梁建成通车后,需要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查找原因,不断纠正问题。